《淺談攝護腺肥大》

October 04, 2024魏汶玲醫師

男性尿道長度通常為18-20 公分之間,依結構可為四大部分: 攝護腺尿道、膜狀尿道、球狀尿道與海綿體尿道。而攝護腺尿道約3-4公分長,在膀胱頸部區形成特殊的環狀頸部,與膜狀尿道相連接。而攝護腺隨著年齡增長會有增生的現象,臨床上稱為攝護腺肥大,這時由於尿道受到壓迫,病患就會開始有排尿的問題發生。依據國民健康局統計,50 歲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且罹患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高;80 歲以上的男性就有80%~90%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所以坊間才會稱攝護腺肥大為男性的長壽病。

 

        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排尿異常主要可分為「排尿症狀」與「貯尿症狀」兩種。所謂的「排尿症狀」就包括: 小便時要等一等或斷斷續續,尿柱變細,小便速度變慢,小便時間拉長且需要用力才解的出來,小便後會覺得解不乾淨,小便後仍會滴滴答答;而「貯尿症狀」則為: 頻尿、急尿 (只要有尿意就需馬上上廁所,否則會憋不住)夜尿(晚上睡覺時會因為需要起床小便而中斷睡眠,至少一次以上)。長期的排尿不順,可能會併發反覆的泌尿道感染、血尿、膀胱結石、嚴重的話會造成尿滯留、膀胱功能受損、腎臟損傷、敗血症等等。因此當病患發生以上任一種的症狀時,會建議病患來就診,主要是因為早期診斷併早期給予治療,可避免發生以上的併發症。

 

 攝護腺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口服藥物及手術治療。

 

口服藥物依藥物機轉可分為兩種:

 

(1)  甲型阻斷劑:可以放鬆膀胱頸部肌肉和攝護腺的肌肉纖維,使排尿更順暢。 對於症狀改善較快速,但不能縮小肥大的攝護腺;

(2)  5-α還原酶抑製劑:這類藥物會減少荷爾蒙合成進而縮小攝護腺,但症狀改善緩慢,須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才有效果,如停藥攝護腺會再度發生肥大。文獻也指出少部分病人服用此類藥物會出現性欲降低及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

 

 而手術治療的適應症為 : 藥物治療無效、反覆性尿路感染或尿滯留或膀胱結石,嚴重血尿,長期尿路阻塞造成之腎水腫及腎功能受損。由於傳統開腹手術具有高風險及高出血量,且現今泌尿內視鏡的進步,目前攝護腺手術方式以微創手術為主:

 

1.傳統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

經由尿道置入器械,使用內視鏡電刀將攝護腺刮除,外觀上不會有傷口且手術效果良好,為目前標準的手術療法。

 

2.經尿道攝護腺雷射氣化手術

一樣經由尿道置入器械,使用內視鏡雷射將攝護腺做切割汽化。與傳統攝護腺刮除手術一樣外觀上不會有傷口且手術效果良好,但雷射手術的優點在於手術出血量極少、手術時間較短、較低的手術風險及併發症,進而到達縮短住院天數及治療後之導尿管放置時間。對於凝血功能異常的病患、身體較虛弱的病患、年長的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或是攝護腺體積較大的病患是為較安全的手術方式。

 

3. 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

目前新穎的攝護腺手術, 透過專用消融裝置將無菌水蒸汽注射入肥厚的攝護腺內, 使組織萎縮進而改善排尿症狀

 

4. Urolift 微創設攝護腺拉開手術:

亦是目前新穎的攝護腺手術, 顧名思義, 透過內視鏡的方式, 將小型 urolift 支架植入攝護腺, 將阻塞的攝護腺組織拉開固定, 使得尿路系統通暢

 

無論是水消融或是urolift 手術相較於攝護腺雷射/刮除手術, 它們的優勢是可以在門診即可完成, 無須住院, 術時間更短(約為30分鐘,) 低出血風險, 術後不影響性功能亦不會有逆行性射精副作用。

 

 攝護腺肥大是年齡滿50的男性就有可能面臨到的問題,而目前臨床上有非常好的藥物或是外科手術可治療這疾病。因此,建議病人在有排尿症狀時就及早就醫,並與醫師良好的溝通及配合,互相討論以擬定最適合病患的治療計劃。

回上一頁